1983, 11(1): 1-7.
摘要:
近几年来已有文献报告了用ICP发射光谱直接测定有机溶液样品如油类、酒类等中的多种元素[1-6]。还有人[7,8]用螯合萃取的方法对某些痕量元素预先进行富集,然后将有机相直接喷入ICP中进行分析。由于有机溶剂与水相比,在物理性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会对ICP产生影响。Greenfield[9]曾报导了将甲醇及其他有机酸引入ICP时,发射强度与溶液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等物理特性的相关关系。
王小如, 黄本立, 孙雅茹, 刘春兰. 乙醇对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的影响. 分析化学, 1983, 11(1): 1-7.
1983, 11(1): 8-11.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小型氢化物发生器,它适用于发生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砷、硒、碲、锑、铋、锡等元素。测定灵敏度比常规溶液直接喷雾火焰原子吸收法提高至19~78倍,检出限也有所改善,精密度与常规火焰法相当。该发生器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及专门技术等特点。初步研究了其使用性能及测定条件。
吴廷照, 姚建明, 刘纪琳. 发生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法用的一种新的小型氢化物发生器——Ⅰ.发生器的结构和性能. 分析化学, 1983, 11(1): 8-11.
1983, 11(1): 12-16.
摘要:
近年来,对金属氢化制粉工艺和储氢材料的研究,要求比较精确地测定金属中高含量的氢。但是象氢化钛中氢的理论含量高达4%,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显然是有困难的。目前一般都采用氧化燃烧重量法[1,2],惰气加热重量法[3,4],方法流程长、分析一个试样要1—1.5小时,受粒度的影响大。也还有真空加热提取重量法[5],或测其压力[6],装置复杂,操作手续冗长。由于它们所存在的不可弥补的缺点,使我们想到应该探索新的分析途径,设计一个新的分析方法。
于广聪, 郑连弟. 氮载气高频加热提取测定氢化钛及高氢样品中的氢. 分析化学, 1983, 11(1): 12-16.
1983, 11(1): 16-20.
摘要:
自六十年代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分光光度法中以来,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甚多,但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偶氮染料——金属离子测定体系产生真正的增敏作用的例子并不多见。至于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偶氮染料——金属离子测定体系而产生增敏作用的情况也很少。我们仅见用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口底)唑测定铝[1]以及吐温-80-(口底)唑测定铝[2]的报告。此外,测定镉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也甚少见报道[3]。
王怀公, 许洪沛. 多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ⅩⅩ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达旦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 分析化学, 1983, 11(1): 16-20.
1983, 11(1): 21-25.
摘要:
将交流示波极谱滴定应用于矿石中钙的EGTA滴定。在实验条件下,Mg、Fe、Al、Ti、Ni、Pb、Mn、P等元素不干扰钙的滴定。用于硅酸盐、碳酸盐、铁矿、磷矿、锰矿等岩石矿物分析,终点清晰,方法快速、准确。
林建甫, 黄添平.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在矿石分析中的应用——Ⅰ.用EGTA滴定钙. 分析化学, 1983, 11(1): 21-25.
1983, 11(1): 25-29.
摘要:
众所周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钙受铝、铍、锆、钛、硅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的干扰,而以铝尤甚。本文从研究硫酸铝中测定微量钙的方法出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干扰尚缺乏定量说明其干扰程度和机理的依据,为此研究了铝和硫酸盐在空气-乙炔火焰中的反应,发现在1微克铝存在下即明显产生对钙原子化的抑制,实验表明在火焰中铝与钙形成1:1的化合物,其结构应系Ca2Al2O5。
项培英, 黄光汉, 常业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铝中微量钙. 分析化学, 1983, 11(1): 25-29.
1983, 11(1): 30-34.
摘要:
本文研究了酚藏花红阳离子与溴金酸络阴离子在硫酸介质中形成红色离子缔合物的条件及组成,从而建立了萃取比色测定微量金的新方法。已将本法应用于矿石、阳极泥和粗铜中微量金的测定。
李新民, 刘长松. 酚藏花红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之二——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83, 11(1): 30-34.
1983, 11(1): 35-37.
摘要:
在石油及化学工业中,油品溴价或溴指数的大小已成为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溴价的测定虽有目视法[1]、电位滴定[2-4]和电量滴定法[5]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及需要使用剧毒试剂等缺点。本文提出的微库仑法可用以测定汽油、煤油和柴油馏份中溴指数或溴价;此法与现行标准方法[1]比较,不仅可省去剧毒试剂和节约溶剂,并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和结果准确的优点。
张金锐, 魏月萍. 微库仑法测定石油馏份油溴价. 分析化学, 1983, 11(1): 35-37.
1983, 11(1): 38-41.
摘要:
在强酸性介质中,水杨基萤光酮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能与某些高价金属离子(如钛、钼、钨、锡、锗等)生成稳定的胶束三元络合物。因此,为上述元素提供了分光光度测定的新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水杨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钨的三元络合体系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钨的各项条件,并研究了络合物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本法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稳定性均较文献上所记载的其它方法有较大的特点,适合于金属合金材料中钨的快速测定。
沈含熙, 王振清. 水杨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测定钨. 分析化学, 1983, 11(1): 38-41.
1983, 11(1): 41-44.
摘要:
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在国内外均有报导[1-4]。它用于电镀工业、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根据现有资料报导,硫氰酸根电极多是以AgSCN为电活性物质的固态膜电极,测量范围1M~5×10-6M,斜率约为56mV,S2-、I-、CN-、Br-等均有很大干扰[5]。我们采用三庚基十二烷基碘代季铵为活性物质制成的PVC膜硫氰酸根电极,其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线性响应下限为5×10-6M,测量下限可达7.3×10-7M,除了CIO4-、BF4-等少数离子有干扰外,S2-、CN-、Br-等常见阴离子均无干扰。
徐新华. PVC膜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 分析化学, 1983, 11(1): 41-44.
1983, 11(1): 45-48.
摘要:
X射线荧光光谱象其它分析技术一样也存在着元素间的相互影响(基体效应)。人们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克服基体效应的数学模式。
刁桂年, 陈丕通, 李锦勋, 孙乃茹. 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中理论α系数的计算及其在硅酸盐类岩石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1983, 11(1): 45-48.
1983, 11(1): 49-50.
摘要:
葡萄糖的检验在临床、食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普遍使用的碱性硫酸铜氧化葡萄糖与色素基团结合的显色法,仍存在一些缺点。最近发展的使用可溶酶法,由于制剂价格较高,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前人曾以多种原理制备过葡萄糖氧化酶电极[1-5]。这类酶电极具有很好的专一性,使用简便、经济,并可改装成自动分析装置。我们采用市售国产溶氧测定仪与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明胶膜相配合,构成一套葡萄糖分析仪。
李之浩, 李锦子, 刘泽民. 固定化氧化酶电极. 分析化学, 1983, 11(1): 49-50.
1983, 11(1): 51-53.
摘要:
有关钙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和应用国外有报导[1-5]。国内也有较快的发展。我们利用苏州计量管理局制备的,以二(2-异辛基苯基磷酸)钙为活性材料,用2-正辛基磷酸酯为溶剂的PVC膜制成有效面积1mm~2的小型钙离子选择电极。本文介绍以此电极为指示,用血样加入法测定血清中总钙。经与原子吸收法对比,结果较为满意,方法较为简单、快速。
薛效贤. 小型钙电极指示, 血样加入法测定血清总钙. 分析化学, 1983, 11(1): 51-53.
1983, 11(1): 54-56.
摘要:
本文提出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下称PVP)存在下,以(口底)唑为显色剂,吸光光度法测定锗的新方法。本法在文献中尚未见报导。在pH6.5时,所述体系形成可溶性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显色速度较苯芴酮法[1]快,不需放置30分钟。再现性良好。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0=1.04×105),较常用的苯芴酮法[1,3]提高1.7倍,较棉子醇法[2]提高10倍。
王怀公, 龚国权. 多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ⅩⅢ、聚乙烯吡咯烷酮-(口底)唑-锗(Ⅳ)体系. 分析化学, 1983, 11(1): 54-56.
1983, 11(1): 56-59.
摘要:
本文叙述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定量测定硅酸盐岩石中主要、次要组分:Si、Al、Ca、Mg、Fe、Mn、Ti、P、Sr、Ba、Cu、Zn、V、Zr、Cr、Y、Yb等十七个元素的分析过程、元素间的干扰效应及其校正方法。本方法使用岛津ICPQ-100型等离子体光量计,样品溶液不经去溶,在同一份溶液中同时测定上述元素,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特别是高含量硅(30—80%)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
蒋铁珊, 郑永凤, 吴锡凤, 张丽华, 魏国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硅酸盐岩石中主要和次要元素. 分析化学, 1983, 11(1): 56-59.
1983, 11(1): 60-62.
摘要:
本文试验了以铝-铬天青S(CA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形成的三元蓝色络合物作为滴定法测定铝电解质中NaF/AlF3比的终点指示,有较明显的颜色变化,且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马柏祥. 铝电解质中NaF/AlF3比的测定. 分析化学, 1983, 11(1): 60-62.
1983, 11(1): 63-65.
摘要:
多菌灵(M B C)的化学名称是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酯,化学结构式为
,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和内吸性杀菌剂。其原药和在农作物上残留量的测定已有报导[1,2],分析测定较多用色谱法[3-5],极谱分析法目前还不多见。我们发现多菌灵在硫酸-硝酸中加热硝化后,其产物产生一还原波,E1/2=-0.39伏(对银电极),波形清晰易于测量。根据此现象我们建立了多菌灵原药及盐酸盐制剂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并适用于含有对电位法有干扰的多菌灵助剂的测定。
徐兆瑜, 冯远璜, 何章桂, 侯玉娥. 有机农药多菌灵的极谱分析. 分析化学, 1983, 11(1): 63-65.
1983, 11(1): 66-68.
摘要:
苯并冠醚由于苯环上环流效应引起的各向异性内部磁场使醚环区的谱线能很好地分辨。便于谱线的指认,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有关空间结构的信息,因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它们的18C NMR谱由于化学位移值大,谱线结构简单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有关这类化合物的数据,文献上虽有报导[1,2,3],但不系统。
沈联芳, 高原, 孝延文, 倪嘉缵. 几种苯并冠醚化合物的13CNMR谱. 分析化学, 1983, 11(1): 66-68.
1983, 11(1): 69-72.
摘要:
在1934年《化学》杂志上为纪念中国化学学会成立(1932年)的文章中提到物理化学分析法(例如电化学、极谱等) 国内尚未开展研究工作。自1949年至1959年电化学分析法有了飞速的发展。“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化学”一文中[1],论文已达70多篇,其中除电势滴定,电流滴定、电解分析、电导和高频滴定的研究和应用外,极谱分析占三分之二,可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小霞. 我国电分析化学的过去和未来. 分析化学, 1983, 11(1): 69-72.
1983, 11(1): 72-76.
摘要:
光电流光谱学(Opto-galvanic Spectroscopy)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门激光光谱技术。它可以解决许多常规光谱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在半个世纪前就发现了光电流效应,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多少应用。到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激光特别是可调谐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光电流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光源。
金巨广. 光电流光谱学及其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 分析化学, 1983, 11(1): 72-76.
1983, 11(1): 77-77.
摘要:
聚丙烯酰胺是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高分子水溶性絮凝剂。有关絮凝机理的研究,国内外较为重视。在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絮凝濛脱土的过程中,Sommerauer等认为:Ca2+的作用是与PAM中—COONa基团生成稳定的—COOCa+基团,较好地起絮凝作用。在含有一定量的HPAM、Na+、濛脱土的样品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Cl2到一定浓度时,就开始絮凝。在达到絮凝状态时,加入的总钙量与生成的—COOCa+以及自由Ca2+量之间有一定比例关系。通过测定絮凝过程中自由Ca2+浓度(或活度)的变化,即可研究确定其他关系。
孙保胜. 离子活度比值法用于HPAM絮凝机理研究中钙离子的测定. 分析化学, 1983, 11(1): 77-77.
1983, 11(1): 77-78.
摘要:
自从硫代米蚩酮(TMK)应用于测定金以来,已有许多文章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大都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比色。近年来有文章建议在含有大量乙醇的介质中进行比色,以增加硫代米蚩酮与金絡合物的可溶性。我们根据表面活性剂的一些特性,设想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金与硫代米蚩酮的显色体系中。选择了曲通X-100(即TritonX-100)、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和溴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进行试验,发现曲通X-100应用于金与硫代米蚩酮显色体系效果较好。
铁安年, 廖薇, 史玉芳. 增溶光度法测定金. 分析化学, 1983, 11(1): 77-78.
1983, 11(1): 78-79.
摘要:
柴油馏分族组成的测定以往多用柱色谱法,不仅分析流程长,并需消耗大量的溶剂和吸附剂。另一缺点是反映柴油使用性能的重要组分——烯烃混在饱和烃中不能分离测定。本工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涂渍20%AgNO3的硅胶柱和μ—porasil柱组成双柱系统,正己烷为流动相,用示差折光和紫外吸收检测器,快速测定了柴油馏分的族组成。在AgNO3硅胶柱上考察了不同的AgNO3涂复量、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对分离柴油中烯烃的影响,选择了对柴油馏分进行族组成测定所适宜的色谱条件。
成跃祖. 硝酸银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柴油馏分的族组成. 分析化学, 1983, 11(1): 78-79.
1983, 11(1): 79-80.
摘要:
用环炉法检测大气中氯化氢,不仅仪器价廉,适合现场快速检测,而且在0.01—6微克范围内定量分析误差在10%以内。本法着重对盐雾和氯气的干扰消除进行了研究。本法一次采样还可进行氯气的检测。
周升如. 环炉法检测大气中氯化氢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83, 11(1):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