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3(12): 881-886.
摘要:
在氟化钠、二甲酚憕(XO)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的近中性溶液中,铝可形成红色的组成比为Al:F:XO:CPB=1:2:1:1的Al-F-XO-CPB四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4,该多元络合物十分稳定,大量络合剂的存在不干扰铝的测定。在DTPA存在下,较大量的铁及其他三十余种阳离子均不干扰铝的测定。因而,方法的选择性较高。应用本方法对镍铬铁等复杂合金中的微量铝及铸铝锌合金、铜合金中大量铝的测定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方法快速、简便。
任英, 赵也平, 佟玉兰. 铝-氟-二甲酚橙-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四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85, 13(12): 881-886.
1985, 13(12): 886-889.
摘要:
在空气-乙炔焰中,研究了有机络合剂对銪的增感效应和弱酸性络合剂对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行为影响的规律性,拟定的分析方法用于合成试样和混合稀土试样中铕的测定,结果满意。
吴德怀, 周执明, 杨金夫, 徐春法. 稀土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Ⅳ.在空气-乙炔焰中络合剂对铕的增感效应. 分析化学, 1985, 13(12): 886-889.
1985, 13(12): 890-895.
摘要:
由于二烷基汞化合物剧毒及其在汞的大气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测定二烷基汞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于二烷基汞,特别是二甲基汞通常是加入HgCl2或HgBr2使之转化为电子捕获灵敏的甲基汞盐之后进行检定和测量[1,2]。采用这种间接的分析方法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常见的是衍生化的不充分。以及离析过程中萃取效率低,而使其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达不到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气相色谱法(RGC)测定二烷基汞化合物。
左跃钢, 庞叔薇. 反应气相色谱法测定二烷基汞化合物. 分析化学, 1985, 13(12): 890-895.
1985, 13(12): 895-899.
摘要:
由于向红亚铜灵(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对铜的选择性极高,故以BC为试剂光度法测定水及废水中微量铜已成为美国国家标准检验方法[1];作者前文以TritonX-100胶束增溶铜(Ⅰ)-BC,体系应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微量铜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以上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均不适于天然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袁有宪. 铜(Ⅰ)-向红亚铜灵-曲拉通X-100体系析相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铜. 分析化学, 1985, 13(12): 895-899.
孟凡昌, 秦永超.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和误差图. 分析化学, 1985, 13(12): 899-903.
1985, 13(12): 903-908.
摘要:
为了提高离子选择电极在标准添加法中测定的准确度及灵敏度,松下宽(日)等人提出了离子选择电极改进标准添加法[1],对所提出的数学模型用作图的方法进行结果处理。为了克服作图法费时且误差较大的缺点,本文采用自制高氯酸根涂丝电极[2],并用PC-1500计算机进行结果处理,求测了在氯酸根存在下的高氯酸根浓度,在CclO4-=1.00×10-4M,CclO3-=1.00×10-2M,0.1M NaCl体系中,测得Cclo4-=1.08×10-4M(六次) 。
李玉秀, 王秀洁, 陆淑引, 李云华. 计算机在改进标准添加法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03-908.
1985, 13(12): 908-912.
摘要:
本文对糖肟三甲基硅醚衍生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选用三甲基硅眯唑作为硅醚化试剂与文献中的方法相比,明显地缩短了反应时间,避免了反应产物中大量氯化铵沉淀的产生,简化了操作手续,提高了衍生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李铁林, 吴昌贤. 糖和糖醇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Ⅲ.糖肟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气相色谱分析的改进.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08-912.
1985, 13(12): 912-917.
摘要:
ICP摄谱分析法检出限的测定是一个既麻烦又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ICP检出限委员会"曾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关于检出限定义提出一个"检出限大纲"[1],主要介绍了光电法检出限及其测量有关的一些问题。而对摄谱法检出限,该大纲并未涉及。本文提出一种与IUPAC所推荐的检出限定义相一致的ICP摄谱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并对背景噪声分布特性等及国内外流行的摄谱法检出限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和讨论。在本文所选定的折衷条件下,所观察到的ICP摄谱法背景噪声分布特性与ICP光电法[2]所观察到的规律相一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CP摄谱法背景等效浓度(BEC)是一个与浓度无关的常数,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方法所测得的ICP摄谱法检出限数据相接近.
陈新坤, 黄志荣, 壮凌, 王皎瑜. ICP摄谱法检出限和背景噪声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12-917.
1985, 13(12): 917-919.
摘要:
硫脲的用途很广,但有致癌性。目前国内外采用阴极溶出法测定硫脲的报导很少。Smyth和Osteryoug采用脉冲阴极溶出法测定了农药和尿中1ng/ml的硫脲[1]。但对于如何排除S2-对硫脲的干扰文中并未提及。本文使用普通极谱仪,先后比较了不同碱性溶液中测定硫脲的灵敏度,最后选定了二乙胺为最佳底液。在该底液中硫脲的测定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较宽。S2-的干扰用通氮吹气法排除。本法适用于水和尿中硫脲的测定。
边归国. 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农药厂废水和癌症患者尿中硫脲(TU).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17-919.
1985, 13(12): 920-923.
摘要:
锆(Ⅳ)的光度测定已有综述[1]。其中三苯甲烷类试剂应用较广泛,作者等新近提出了PSC法[2]。利用胶束增溶(敏)的方法渐多,其中体系Zr-TAM-Zeph[3]、Zr-CAS-各类表面活性剂[4]、Zr-SAF或m-NPF等2,3,7-三羟基萤光酮衍生物-CTMAB[5]、Zr-Br-BTAE-SLS[6]、Zr-Br-PF-CTMAB-Tween-60[7]等灵敏度高(ε≥105)。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铬菁R(ECR)与锆(Ⅳ)的络合显色反应。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pH=5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560~590nm(ε570=1.24×105),其灵敏度高,适于微量锆的测定。
李志良, 林辉祥, 石乐明, 陈建华.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铬菁R与锆(Ⅳ)络合显色反应之研究.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20-923.
1985, 13(12): 923-925.
摘要:
锰的三元络合物光度分析报导不多[1-3]。对于锰的三元混配络合物与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四元络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我们研究了锰(Ⅱ)与铬天青S (CAS),1,10-邻菲啰啉(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四元体系的显色反应及络合物组成,并应用于测定矿石中的微量锰。
夏道沛, 赵春光. 锰与铬天青S、1,10-邻菲啰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显色反应.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23-925.
1985, 13(12): 926-928.
摘要:
金属离子-水杨基萤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三元络合体系已用于钛、锆[1-2]、铬[3]等的光度测定,但未见用于钯的测定。本文研究了Pd(Ⅱ)-SAF-CTMAB三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条件。该反应的灵敏度高(ε=1.17×105),是目前水相测定钯高灵敏度的方法之一。经巯基棉分离干扰离子,能显著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已用于测定钯催化剂和钯废水中的微量钯,结果较为满意。
李声(香奇), 王玲娜, 方国春, 莫蔚明. 钯(Ⅱ)-水杨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三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26-928.
1985, 13(12): 928-930.
摘要:
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微量钒已有报导[1],用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H2O2测定钒的方法也有报导[2]。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8176存在下,用5-Br-PADAP光度法测定钒(V)的适宜条件及络合物的组成,提出了一个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测定矿石中微量钒的新方法。络合物(1:1)的最大吸收波长和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590nm和9.06×104L·mol-1·cm-1,最低检测限为0.008μg/ml,在0.2~16μgV(V)/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并满意地应用于硅酸盐和铁矿石中钒的测定。 1.主要试剂与仪器:
段群章, 彭广兵. 矿石中微量钒分析方法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28-930.
1985, 13(12): 930-932.
摘要: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是著名中草药金银花的有效成份,它有清热解毒、抗菌等功能,其结构式为:
有人[1]曾提出在3M的高氯酸底液中,在Ge(Ⅳ)的存在下进行催化极谱测定,但在NH4OH-NH4Cl底液中,绿原酸的极谱行为和测定方法尚未见报导,本文在NH4OH-NH4Cl底液中,对绿原酸的极谱行为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高蒨, 孙长清, 安玉馨. 绿原酸的极谱行为及测定.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30-932.
1985, 13(12): 932-934.
摘要:
矿石中极谱法测铬,主要采用过氧化钠熔矿。然后在1N氢氧化钠中测铬酸根的波。但由于"空白"高,用高铝坩埚和铁坩埚时尤其严重,所以低铬含量无法测定,高含量也因准确度差而不适用。作者对其"空白"高的原因进行探索,发现是氧的第二波干扰引起的。当有较大量的Al(Ⅲ)存在时,氧波峰高增加很多,可达10倍以上。氧波的峰电位也向正移,与铬酸根波接近,波形由宽变为尖锐,故容易被误认为铬酸根的波。
陈德真. 岩石矿物中铬的示波极谱测定.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32-934.
1985, 13(12): 935-937.
摘要:
前文报导了生长促进剂"康健重"(Nitrovin)[1,5-双(5-硝基-2-呋喃基)戊二烯-3酮脒基腙盐酸盐]和其主要杂质硝基糠叉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1]。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饲料中测定"康健重"的液相色谱法进行了研究。饲料中添加10~30ppm的"康健重",可使不同种类的家畜或家禽与对照组比较增重率提高5%~10%。文献中测定"康健重"的各种方法均不甚理想,关于对这方面的评价请参阅前文[1]。
陈建民, 王凡, 杨树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康健重”的含量.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35-937.
1985, 13(12): 937-939.
摘要:
迄今为止,Gran法以直线外推法[1-3]计算结果,而此法涉及的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两个参数的误差基本上是迭加的,因此误差较大。本文导出了简单、准确的斜率法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斜率法和外推法组合的Gran法计算图。
陈维维. 离子选择电极Gran法提高精度的计算和斜率外推法组合计算图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37-939.
1985, 13(12): 939-941,951.
摘要:
微量镉的测定方法,通常有溶出伏安法[1]、原子吸收法[2]、催化极谱法[3]等。为了满足电子工业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分析和环境监测的需要,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碘化钾-联吡啶-镉络合物的吸附波。Fe3+的存在使灵敏度进一步提高。较Neves等[4]提出NH4NO3-NH4SCN-联吡啶-镉的吸附波灵敏度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方法选择性好,大量镍、铁及20余种常见金属离子及阴离子在一定量时不影响测定。本法可不经任何分离直接测定电真空用镍和废水中微量镉,效果良好。
杜祥云, 黄正忠. 微量镉的催化极谱测定.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39-941,951.
1985, 13(12): 942-945.
摘要:
捕集和富集挥发性化合物近来已成为制备试样的一种标准方法[1,2],但很少用以取得法庭物证。在文献报导的几乎所有应用中,都是将小量挥发性化合物捕集在过量的吸附剂上,但在物证中挥发物的量很容易超过吸附剂的容量,使试样失去代表性。
James L. Booker, Virginia Huang. 静态和动态收集与富集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在法医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42-945.
1985, 13(12): 946-951.
摘要:
自1975年[1]离子色谱作为一门新的分析技术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对阴离子的分析是一个突破。它与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因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关该技术的产生背景、方法原理、仪器和应用等已有综述文章[2,3,4]和专著[5,6,7]。近年来,离子色谱在柱填料,分离方式,检测器种类,仪器部件的性能和微处理机的应用方面,都有新的改进和发展。
牟世芬, 侯小平. 离子色谱的新进展.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46-951.
1985, 13(12): 952-952.
摘要:
铁(Ⅲ)-邻菲啰啉-硫氰酸盐络合物不溶于水,故曾有报导用甲基异丁酮萃取光度法测定铁。本文研究了在Tween-80存在下,用邻非啰啉-硫氰酸盐于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铁(Ⅱ)的方法。灵敏度(ε525=2.2×104)比通常采用的邻菲啰啉法(ε530=1.1×104)提高了一倍。在pH=1.5~2.2的缓冲溶液中,有色溶液4小时内不褪色。铁浓度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含20μg铁的合成试样分析,回收率为99~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7%。本法操作简捷,选择性好,已成功地用于植物试样分析。
宁开桂, 范金山. 在Tween-80存在下邻菲啰啉-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52-952.
1985, 13(12): 952-952,959.
摘要:
离子选择电极测微量氯,是以溴化钾还原氯为氯离子,用氯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法测定氯离子的含量,但过量溴必须除去。若用碘化钾还原也须除去过量碘。操作麻烦,不易控制。我们用碘化钾还原氯为氯离子,用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过量碘离子来确定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能测0.1~1ppm氯。测定结果满意。
蔡起华, 徐淑玉. 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游离氯. 分析化学, 1985, 13(12): 952-95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