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22(6): 539-542.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偶合反应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人血清甲胎蛋白的新方法.该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氧化曙红(Eosin)的反应和HRP催化H2O2与发光剂鲁米诺(Luminol)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根据测定标记在甲胎蛋白抗体上的HRP的量,求得发生免疫反应的甲胎蛋白抗原的含量.测定范围为0.10~100.0ng/ml甲胎蛋白,比现行的ELISA法灵敏度高10倍,且两法的相关性很好.
章竹君, 张书圣, 张新荣.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人血清甲胎蛋白. 分析化学, 1994, 22(6): 539-542.
1994, 22(6): 543-547.
摘要:
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在碱性介质中分解,Mn(Ⅱ)对该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基于此建立了痕量锰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测定痕量锰的最佳条件及线性范围、检测下限等.方法用于铝合金样品及污染硅片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此外详细探讨了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方程.
俞英, 洪朝辉, 黄坚锋. 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锰(Ⅱ). 分析化学, 1994, 22(6): 543-547.
1994, 22(6): 548-551.
摘要:
本文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及其对表面活性剂(SF)包合后引起的包合常数增大等方面,探讨了β-CD-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研究表明:β-CD与SF形成包合物SF-β-CD及SF-β-CD对显色剂及其显色络合物包合作用的增强,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主要因素,但还须考虑对空白值的影响以及配合物的稳定性,还提出了对同一显色体系应用不同SF-β-CD估计协同增敏趋势的方法.
李益民, 戚文彬, 陈裕洪, 黄志明, 蔡友根. β-环糊精对显色反应作用的研究 Ⅱ.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机理探讨. 分析化学, 1994, 22(6): 548-551.
1994, 22(6): 552-555.
摘要:
本文研究了TPPS4为柱前衍生试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离子对试剂,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快速分离及测定铜、钴、锰、锌的新方法.络合物和试剂在12min内出峰完毕,于425nm处进行检测,最低检测限(×10-3μg/ml)为Cu0.42、Co0.28、Mn0.23和Zn0.09.
雷呈宏, 汤福隆, 王莉红, 汤淼荣.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钴、锰和锌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552-555.
1994, 22(6): 556-559.
摘要:
采用在线阴离子交换柱预富集ICP-AES法测定海水和河水中痕量钼.在0.2mol/L NaN3、0.1mol/L NH4Ac和3%HAc溶液(pH4.5)中,Mo(Ⅵ)与HN3形成络阴离子,能被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并能迅速被1 mol/L NH4Cl/NH4OH所洗脱.上柱及洗脱均由自动在线富集装置所控制.与常规方法比较,5ml上柱体积的富集倍数为7.0.对标准参考物质海水及河水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定值吻合.
徐立强. 在线络合阴离子交换柱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钼. 分析化学, 1994, 22(6): 556-559.
1994, 22(6): 560-564.
摘要:
用2.6-O-二丁基-3-O-三氟乙酰基-γ-环糊精手性毛细管柱测定了一些氨基酸、羟基酸衍生物拆分过程的热力学数据ΔH°、Δ(ΔS°).应用熵焓补偿关系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构象诱导楔合及多点协同作用在手性拆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映体两构型在同一固定相上拆分机理也可能不同,后流出构型可能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较稳定的包结物.
周昕, 万宏, 欧庆瑜. 2,6-O-二丁基-3-O-三氟乙酰基-γ-环糊精拆分一些氨基酸及分离机理探讨. 分析化学, 1994, 22(6): 560-564.
1994, 22(6): 565-568.
摘要: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激光染料吖啶橙(AO)的溶液状态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时吖啶橙染料的溶液状态变化,并应用Kasha理论推算出二聚体时的状态.结果表明:在吖啶橙溶液中,AO二聚体的α=49°,r=1.39nm.
何锡文, 冯喜增, 张贵珠, 史慧明. 吖啶橙染料在表面活性剂存在时溶液状态的光谱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565-568.
1994, 22(6): 570-572.
摘要:
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SmCl3在钽探针表面原子化时,发现了由于SmTaO4嵌入钽探针而形成镶嵌结构,它影响了测定的灵敏度,并由实验结果说明了衬钽技术的重要性.
高云庚, 邓勃. 影响钽探针原子化法测定钐灵敏度原因的实验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570-572.
1994, 22(6): 573-576.
摘要:
本文提出的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测定汞的方法是将样品溶解在苯中,以Na2S2O3溶液反洗出汞,利用反洗液中Na2S2O3作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方法简便、快速,特征量为80pg/0.0044A.本法分析样品与冷原子荧光法的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8%,回收率92%~102%.
陈静仪, 柯毅龙, 林园, 陈剑侠.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的汞. 分析化学, 1994, 22(6): 573-576.
1994, 22(6): 577-579.
摘要:
本文提出分光光度同时测定3组分的两波长结合-多波长线性回归法,不需要等吸收点,对PAR-铜、锌、钴体系合成样测定的结果较为满意.
周明达, 周凤贤, 周平, 夏令伟. 两波长结合-多波长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3组分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577-579.
1994, 22(6): 580-582.
摘要:
本文报道了新显色剂5-(4'-氯-2'-羧基苯偶氮)罗丹宁的合成及其光度法测定银的条件.在pH=5.0的缓冲介质中,该显色剂与银形成黄色结合物,其络合比为Ag(Ⅰ),R:1:2,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用拟定的方法测定阳极泥,废定影液中银的含量,结果满意.
王伦, 毛兰群, 史好新. 新显色剂5-(4-氯-2-羧基苯偶氮)罗丹宁与银(Ⅰ)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化学, 1994, 22(6): 580-582.
1994, 22(6): 583-585.
摘要:
本文研究了氨水介质中,痕量镉阻抑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Ⅰ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镉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2.7×10-12gCd2+/ml,测定范围为0~1.0μgCd2+/25ml.
陈国树, 郭岚, 王成云.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镉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583-585.
1994, 22(6): 586-589.
摘要:
本文采用自制的氢化物-石墨炉自动进样器及流动注射仪,直接测定了一些环境试样中的痕量锗,并研究了测定条件.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速度快,耗样量少.特征质量:5.7 pg/0.0044A;检出限:1.3 pg;测定速度:30个样/h;回收率:99.5%~104%.
马玉平, 韩益青, 阿依古丽. 流动注射-氢化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研究 Ⅲ.痕量锗的测定. 分析化学, 1994, 22(6): 586-589.
1994, 22(6): 590-592.
摘要:
本文报道蒙脱石修饰碳糊电板测定酪氨酸,在0.001 mol/L KCl-HCl(pH=2.0)溶液中开路富集,介质交换后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在0.5~2.5 μg/ml范围内有线性,检测限为63ng/ml.可避免其他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常量金属元素的干扰,直接用于氨基酸药物样品的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还对酪氨酸在电极上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王国顺, 彭图治, 沈报恩, 朱沛林, 瞿丽曼. 蒙脱石修饰碳糊电极测定氨基酸的研究 Ⅱ.酪氨酸的测定. 分析化学, 1994, 22(6): 590-592.
1994, 22(6): 593-595.
摘要:
研究了在Mn(Ⅱ)和Tween-60存在下,钒(Ⅴ)与二安替比林基-(o-羟基)苯基甲烷(DAoHM)的分析特性.在选定条件下,DAoHM与钒(Ⅴ)反应生成橙黄色化合物,λmax为480nm,ε3.45×105L·mol-1·cm-1,钒(Ⅴ)量在0.5~4.0μg/25 ml间符合比尔定律.该体系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用于钢铁和矿石中微量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强, 徐其亨. 在Tween-60和锰(Ⅱ)存在下二安替比林基-(o-羟基)苯基甲烷与钒的显色反应. 分析化学, 1994, 22(6): 593-595.
1994, 22(6): 596-598.
摘要:
本文以石墨棒为导电基体,以硅钨酸、林可霉素为电活性物制成了全固态林可霉素离子选择电极.所制电极在1.O×10-1~5.0×10-5mol/L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斜率为58.3mV/pC,检测下限为2.5×10-5mol/L.电极响应迅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林可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徐达峰, 黄超伦, 刘辉, 曲爱英. 全固态林可霉素选择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分析化学, 1994, 22(6): 596-598.
1994, 22(6): 599-601.
摘要:
本文提出了用于测定色氨酸的土豆汁修饰碳糊电极,该电极选择性好,能有效地消除酪氨酸的干扰,在pH=7.4的NaH2PO4-NaOH生理缓冲液中,电极响应与色氨酸在9.8×10-6~9.8×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是1.5×10-6mol/L.并详细讨论了电极抗干扰能力与测定条件的关系.用该电极测定了实际样品氨基酸注射液中色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标准值吻合.
邬建敏, 施清照, 王国顺, 彭图治. 土豆汁修饰碳糊电极测定色氨酸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599-601.
1994, 22(6): 602-604.
摘要:
研究了酸性铬蓝K(ACBK)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铝的反应.Al3+与ACBK形成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铝的含量在1×10-8~8×10-6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8×10-9mol/L,对4×10-8mol/L铝重复11次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8%.成功地用于人发及钢样中铝含量的测定.
杨维平, 章竹君, 李建中. 铝-酸性铬蓝K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铝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02-604.
1994, 22(6): 605-608.
摘要:
本文确立了土壤中绿黄隆残留量的间接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0.15mol/L NaHCO3提取土样,二氯甲烷洗涤初步纯化后,在水浴上加热水解.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最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水解产物邻氯苯磺酰胺.土壤中添加回收率78.5%~90.8%,检测极限0.3ng/g.
向文胜, 苏少泉. 土壤中绿黄隆残留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05-608.
1994, 22(6): 609-611.
摘要:
本文以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为柱填料,研究了富集水中酚类化合物及其洗脱条件.结果表明,以TBP萃淋树脂为富集剂,水样pH值为1~7,以30ml/min的流速通过吸附柱,用8ml 0.1mol/L的NaOH洗脱,多种酚类化合物回收率在97%~103%.此外还试验了地面水中常见干扰物的影响.该方法富集倍数达125倍,最低检测限0.5μg/L.对实际样品1~100μg/L范围内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4.4%~8.8%.
曹卫东, 汪炳武. 磷酸三丁酯萃淋树脂富集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09-611.
1994, 22(6): 612-614.
摘要:
本文为了对药物在脏器中的分布滞留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给家兔口服元胡水煎液24 h之后,再采用高灵敏的胶束荧光法,对主要脏器中所含延胡索乙素进行测定,所测心肝、肾中的含量分别为0.0798μg/g、1.40μg/g、5.14 μg/g,效果良好.
庞志功, 汪宝琪, 汪丛莹, 黄泓. 延胡索乙素在兔体内脏的分布滞留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12-614.
1994, 22(6): 615-618.
摘要: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对花椰菜组织L-抗坏血酸传感器和香蕉组织儿茶酚类化合物传感器的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与单因子分析方法及4种儿茶酚类化合物之间正交试验结果的比较,说明用正交试验选择组织传感器的最佳分析条件,在少量的试验次数内,得到较多的分析实验信息,是一种较理想的试验方法.
王氢, 邓家祺. 正交试验选择组织电极的最佳分析条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15-618.
1994, 22(6): 619-622.
摘要:
本文研究了新合成的显色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琉脲与铜(Ⅱ)发生显色反应的条件实验,结果发现,在pH3.6~5.4的HAc-NaAc体系中,铜和显色剂形成1:3的蓝色水溶性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303nm,摩尔吸光系数为1.34×105L·mol-1·cm-1Cu(Ⅱ)在5~40μg/25ml遵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6,将此方法应用于铝矿样、头发和麦麸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马东兰, 张雷, 李建平, 王彩霞. 新显色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化学, 1994, 22(6): 619-622.
1994, 22(6): 623-625.
摘要: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结果很满意.
王玉兴, 张建华, 郝金女, 温美娟, 王文谨. 混合胶束对铟(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23-625.
1994, 22(6): 626-629.
摘要:
本文在0.6mol/L NH3-NH4Cl缓冲溶液(pH=9.8)中,Cu(Ⅱ)在滴汞电极上还原生成Cu(Ⅰ),可与苯骈三氮唑(BTA)络合,产生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Ep=-0.73V(vs.SCE).苯骈三氮唑的浓度在0.40~10.0mg/L范围内与极谱波峰高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40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3.2%,回收率为97.5%~101.5%.
吴敦虎, 张蓉, 冯国臣. 铜(Ⅰ)-苯骈三氮唑络合吸附波的极谱研究与应用. 分析化学, 1994, 22(6): 626-629.
1994, 22(6): 630-635.
摘要:
本文按衍生化试剂类型,对铂族金属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51篇.
程介克, 刘绮萍, 刘锦春. 铂族金属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分析化学, 1994, 22(6): 630-635.
1994, 22(6): 636-640.
摘要:
作者为改善普通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分辨率和谱线的低能拖尾现象,于PW 1404谱仪上加了可拆卸的限制垂直发散准直器(6.5×20×50mm,片间距0.65mm).实验结果表明:加了限制垂直发散准直器后,谱仪相对分辨率提高10%,谱仪非对称因子由1.4~1.5改善为1.0~1.18.为普通X-射线谱仪用于化学态分析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吉昂, 刘红超, 石琼, 陶光仪. 普通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辨率的改善. 分析化学, 1994, 22(6): 636-640.
1994, 22(6): 641-641.
摘要:
吡啶环上氢原子被氯、二甲胺基、三氟甲基同时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类新的潜在含氟杂环类农药.本文以三个同分异构体为例,总结了此类化合物的电子轰击质谱,研究了其裂解机理,试图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提供依据.
钱旭红, 钱枫, 唐军, 张荣, 陈卫东. 三氟甲基吡啶类衍生物的质谱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41-641.
1994, 22(6): 641-641.
摘要: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新型胃药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量铋.长期服用,铋会在人体中蓄集,达一定量时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较为简便适用的检测血液中铋含量的方法,对于药物的安全使用和疾病的诊断是很有帮助的.用于测定铋的方法有比色分析法、示波极谱法等.用碳糊电极示波极谱阳极溶出法测定铋尚未见报道.本文选用了可以避免汞污染的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扳,示波极谱阳极溶出测定铋含量,方法应用于服用含铋剂药物患者的血液测定,结果良好.
田秋霖, 赵薇, 谢音, 秦燕华. 碳糊电极示波极谱阳极溶出法测定血液中铋(Ⅲ)的含量. 分析化学, 1994, 22(6): 641-641.
1994, 22(6): 641-641.
摘要:
锑的光度法日渐增多.用三羟基荧光酮测定锑是一类重要方法.有人曾在较强酸度下用4,5-二溴苯基荧光酮(DBPF)测定锑,选择性虽高,但灵敏度尚不高(ε=(5.6~7.8)×104).为寻找一种更为灵敏的方法,故本文研究了如题示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Sb(Ⅲ)与DBPF及CTMAB形成了灵敏度很高的稳定络合物,其λmax为578nm,ε578=3.96×105L·mol-1.cm-1,是锑的胶束增效光度法中最为灵敏的反应.用巯基棉分离富集锑,测定了铜合金中的痕量锑,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王东进, 王慧敏, 谭叶成. 4,5-二溴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高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锑. 分析化学, 1994, 22(6): 641-641.
1994, 22(6): 641-641.
摘要: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局麻药,特别是经常采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简称利布合剂)作为临床应用的麻醉药.为了进行临床药物临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迫切需要有效的测定这些药物浓度的方法.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加以改进,选择新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体系,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了人血清中利布合剂浓度.
王秀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浓度. 分析化学, 1994, 22(6): 641-641.
1994, 22(6): 641-641.
摘要:
铍的络合物吸附波已有报道,但铍与槲皮素(Q)络合物吸附波未见报道.作者对Be(Ⅱ)-Q络合物极谱行为进行了研究,证明该极谱波属络合物吸附波.
周清海, 汤秀途. 铍-槲皮素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分析化学, 1994, 22(6): 641-641.
1994, 22(6): 641-641.
摘要:
退色型间接分光光度法作为光学分析的方法之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分析场合,但有关这种类型分析方法的测量误差分析尚不多见.我们在实际应用此类型分析方法的启示下,导出了退色型间接分光光度法的浓度测量误差函数,给出了测量条件.
张鑫, 赵金玉. 退色型间接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分析. 分析化学, 1994, 22(6): 64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