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28(10): 1189-1193.
摘要: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制备交联键合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电泳柱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未经处理的毛细管柱直接用含有一定比例的丙烯酰胺、交联剂甲叉基双丙烯酰胺、硅烷化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的丙酮溶液进行动态涂渍,再经热处理使单体的交联和聚合物在毛细管壁上的键合反应同时发生。所制柱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和蛋白质在毛细管壁上的吸附。碱性蛋白在pH4.0的缓冲液中分离时,获得的平均分离柱效为9.1×105理论塔板数/米。酸性蛋白在pH8.5的缓冲液中获得的分离柱效为2.0×104理论塔板数/米。酸碱性蛋白质的迁移时间重现性较好,并且所制柱在pH2.5~8.5的范围内表现了较好的稳定性。该方法还具有较高的制柱成功率。
康经武, 陆豪杰, 梁冰, 欧庆瑜. 交联键合型聚丙烯酰胺毛细管电泳涂层柱的快速制备及评价.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189-1193.
2000, 28(10): 1194-1198.
摘要: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空管柱内就地聚合制备了一种聚合物连续棒状色谱基质,并通过"在线"化学改性将其修饰为弱阳离子交换柱。考察了该色谱柱的孔结构特征、表面亲水性能、对标准蛋白的分离效果和pH值对保留行为的影响以及色谱柱的重现性。结果表明,该色谱柱对蛋白的分离性能及重现性良好,柱寿命不短于半年。对溶菌酶的活性回收率达96.2%.流动相流速为8.0mL/min条件下,在3.5min内即可将5种蛋白完全分离。
卫引茂, 黄晓冬, 陈强, 耿信笃. 连续棒状弱阳离子交换柱的合成及其对蛋白质保留行为.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194-1198.
2000, 28(10): 1199-1203.
摘要:
预处理的铂电极对一系列金属离子M2+活度阶梯变化的响应都是非单一突跃型瞬时信号。提出了离子交换反应历程,认为离子水合吉氏自由能-ΔGh0(M2+)相当于离子交换反应的活化能。用离子交换过程ΔGh0(Pt2+)与ΔGh0(M2+)之差合理地解释了不同离子瞬时信号峰高的次序、证明电极瞬时电位不是决定于离子扩散速度而是决定于离子交换速度。
史生华, 于书平, 王仲文, 索志荣, 陈渭萍, 赵时济, 高鸿. 铂电极响应非电对离子的机理研究(Ⅱ).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199-1203.
2000, 28(10): 1204-1208.
摘要:
首次将台锥形柱尾用于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柱,并与环氧胶粘的柱尾连接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在柱内径≥0.32mm时,前者的柱效比后者高出30%~50%,且明显改善柱效-流速特性。对比研究了不同内径柱(0.53mm,0.32mm,0.25mm)采用两种尾接方式的塔板高度与流速的关系,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朱翠茹, 关亚风, 王涵文, 朱道乾. 台锥形柱尾的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柱.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04-1208.
2000, 28(10): 1209-1213.
摘要:
在结构解析过程中,自同构群的生成是必须的。通过全通道拓朴等价性算法,得到了化合物的自同构群,并比较了几种拓扑等价性算法,结果发现,全通道算法能够正确划分化合物的结构图,从而为ESESOC系统的立体异构体穷举生成奠定了基础。
郝军峰, 许禄. 计算机辅助结构解析中自同构群的生成算法.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09-1213.
2000, 28(10): 1214-1219.
摘要:
采用分子模板技术合成了以头孢氨苄为模板分子,以三氟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同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模板聚合物。将得到的棒状聚合物研磨过筛后,运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头孢氨苄分子模板聚合物的结合性质,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在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头孢氨苄分子模板聚合物与其化学组成相同的非模板聚合物相比,有很高的结合容量。底物选择性实验表明,与其它结构相似的药物相比,头孢氨苄分子模板聚合物对头孢氨苄显示了很强的结合能力。
郭洪声, 何锡文. 药物头孢氨苄分子模板聚合物水中结合性质的研究.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14-1219.
2000, 28(10): 1220-1223.
摘要: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石墨圆盘电极,并用于L-抗坏血酸(LAA)的半微分伏安法测定。研究了电解液种类及酸度、膜厚度、富集电位及时间、扫速和温度等因素对伏安曲线的影响,获得了较为优化的测试条件。在0.20mol/L NaH2PO4-Na2HPO4(pH6.0)缓冲液中,LAA的浓度在1.0×10-5~6.0×10-4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检测限达6.7×10-7mol/L;生物体内常见的干扰物质如亚硝酸盐、多巴胺、葡萄糖等不干扰测定。9次测得电极在含5.0×10-5mol/LLAA试液中峰电流的RSD为3.6%,回收率为96.4%~102.8%(n=5).已成功用于维生素C片剂和人血清中LAA的测定。
陈刚, 张剑霞, 张欣, 叶建农. 壳聚糖修饰石墨电极半微分伏安法测定L-抗坏血酸.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20-1223.
2000, 28(10): 1224-1228.
摘要:
采用2-乙烯基吡啶+丙烯酰胺复合功能单体,以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三元交联剂制备了苯甲氧羰基-L-色氨酸烙印手性固定相,并与二元交联剂烙印相同氨基酸衍生物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三元交联剂在较小的用量下就可使分子烙印聚合物达到足够的交联度,实现烙印分子对映体的基线分离。
王进防, 周良模, 刘学良, 王清海, 朱道乾. 三元交联剂分子烙印手性固定相.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24-1228.
2000, 28(10): 1229-1232.
摘要:
基于痕量抗坏血酸对模拟酶β-CD-hemin催化H2O2氧化对甲基酚体系的产物荧光的增强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抗坏血酸荧光分析方法。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其线性范围为1×10-9~8×10-8mol/L.检出限可达3.45×10-10mol/L.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王全林, 刘志宏, 毛陆原, 蔡汝秀. 高灵敏荧光增敏法测定抗坏血酸.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29-1232.
2000, 28(10): 1233-1236.
摘要:
将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HPCE-AD)用于不同烟草样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在1×10-6mol/L~1×10-3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牙糖的检测限均小于5.0×10-7mol/L,结果令人满意。
刘少民, 宋立楠, 张太森, 方禹之. 烟草中糖类物质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研究.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33-1236.
2000, 28(10): 1237-1241.
摘要:
介绍通过信号微分处理分辨离子色谱中重叠峰的方法。实验将对F-、Cl-、Ac-、NO2-、NO3-、PhCOO-、山梨酸根和葡萄糖酸根等常见离子分组按一定比例混合,对重叠峰进行微分处理,得到的微分谱图可由峰高定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朱岩, 蒋银土, 胡正良, 胡良富. 离子色谱重叠色谱峰的处理.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37-1241.
2000, 28(10): 1242-1244.
摘要:
GC、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都能准确地测量出烷基多苷的平均聚合度,可判断出烷基多苷中主要苷类的出峰位置。
蓝仁华, 欧阳新平, 杨卓如, 陈焕钦. 烷基多苷的分析测定.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42-1244.
2000, 28(10): 1245-1247.
摘要:
为了研究染毒粮食(大米、面粉)中7种化学战剂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法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BP-1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二氯甲烷萃取。模拟染毒大米、面粉中化学战剂测定相对误差为2.0%~12.0%、8.10%~27.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6.10%、3.95%~16.8%.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2μg/g.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冯翠玲, 周永新, 胡绪英. 染毒粮食中7种化学战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45-1247.
2000, 28(10): 1248-1251.
摘要:
为配合酚醛树脂、十八烷基苯乙烯基醚聚合物新材料的生产、催化条件下煤直接液化的研究,建立了各试样分子量表征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分辨地测定了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表征了不同产品的组成特性,有效地指导了工艺生产和基础研究。
张昌鸣.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在若干重质化工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48-1251.
2000, 28(10): 1252-1255.
摘要:
首次提出了阿莫西林的FI-AAS分析方法。它是基于阿莫西林在适当的酸度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经流动注射在线过滤稀释,以AAS法测定反应剩余锰的量来间接测定阿莫西林的量。本法在2~2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回收率为97.6%~98.9%,采样频率为100h-1.与药典法相比,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2%.用于实际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 流动注射在线过滤稀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莫西林.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52-1255.
2000, 28(10): 1256-1259.
摘要:
在磷酸介质中及加热条件下,钌(Ⅲ)对高锰酸钾氧化二安替比林对氯苯基甲烷(DApCM)显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钉的方法。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钌的含量在0.0~4.0μg/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94×10-10g/mL,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8.20kJ/mol,反应表现速率常数为7.70×10-4/s.本方法用于矿样中痕量钌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 钌(Ⅲ)-二安替比林对氯苯甲烷-高碘酸钾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钉.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56-1259.
2000, 28(10): 1260-1262.
摘要:
报道了meso-四(4-甲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P)PS4]作柱前衍生试剂生成铜、锌络合物,四乙基碘化胺(TEA·I)为离子对试剂。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及光度检测快速分离测定铜、锌的方法。流动相为乙腈+水,内含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和四乙基碘化胺。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并用于测定莲子和花生等食品中的痕量铜和锌。
朱岩, 杨建军.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光度检测法测定meso-四(4-甲基-3-磷酸苯基)卟啉-铜、锌络合物.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60-1262.
2000, 28(10): 1263-1266.
摘要:
用HP6890)气相色谱仪,使用多孔层空心毛细管柱(PLOT),选用HP-PLOT/PorapackQ色谱柱测定CO2;HP-PLOT5A分子筛柱测定O2,N2,CH4;HP-PLOT/Al2O3柱测定有机烃类。采用3阀4柱色谱运行系统,用FID及TCD分别检测烃类及无机气体组分。用色谱工作站控制气动切换阀切换气样走向及两种检测器数据的转换校正和归一化定量计算,用已知物对照法定性,测定了炼厂气中20余种组分。其准确度和再现性良好。
刘嘉敏, 赵盛伟, 于世建, 王福江, 田忠. 毛细管多维气相色谱法分析炼厂气.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63-1266.
2000, 28(10): 1267-1270.
摘要:
聚酯型聚氨酯样品用基体辅助激光裂解离子化质谱(MALDI-TOF/MS)和热裂解色谱质谱(PYGC/MS)方法进行了鉴定,PYGC/MS方法可检出PU的一些组成单元的化学结构,但PYGCIMS中大多数的峰,无法从常规的标准化合物的质谱数据库中检索到,而MALDI-MS方法,可明确测出PU试样各种单元的组合、聚合度及PU长链的序列分布,质量数范围可达2300.
王瑛, 刘兰珍, 朱善农. 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时质谱和热裂解色谱/质谱研究聚酯型聚氨酯链结构.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67-1270.
2000, 28(10): 1271-1274.
摘要:
对亚铁氰化钾掺杂的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和Fe(CN)64-在该电极上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Fe(CN)64-存在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催化峰电流与Fe(CN)64-的浓度在1.0×10-5~2.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5×10-6mol/L.
孙元喜, 周谷珍, 周性尧. 亚铁氰化钾掺杂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分析特性.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71-1274.
2000, 28(10): 1275-1277.
摘要:
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MEKC)同时分离和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异构体含量的新方法。以15m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15mmol/L硼砂(Na2B4O7)、1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5%(V/V)乙醇的缓冲溶液作为运行电解质溶液,在20min实现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基线分离。同时也研究了SDS浓度和有机溶剂(乙醇)浓度对待测物质分离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夏枯草中两种物质含量测定的影响。
刘海兴, 杨更亮, 赵敬相, 王德先, 宋秀荣.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夏枯草中两种有效成分.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75-1277.
2000, 28(10): 1278-1280.
摘要:
采用模式空间变换技术使多组份光谱重叠体系中各组份得到有效地分离从而达到部分或所有组份定性及定量的目的。方法分辨效果好,定性定量结果可靠。无论光谱重叠程度如何,只要光谱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将该方法用于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多组份体系中各组份的同时测定,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张小吐, 祝惠英. 模式空间变换技术解析多组份光谱重叠体系及其在食用色素同时测定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78-1280.
2000, 28(10): 1281-1283.
摘要:
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添加剂,采用正极进样,对酸性药物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途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还研究了缓冲体系pH值对萘普生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5时分离效果最佳,且耗时最短。对CE定量能力(线性,精度)进行了考察,获得满意的结果,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RSD低于4.4%.
孙翠荣, 傅小芸, 吕建德, 陈耀祖. 毛细管电泳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及定量分析.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81-1283.
2000, 28(10): 1284-1286.
摘要:
在弱碱性介质中,紫外光的照射引起谷氨酸的光化学反应,产生H2O2和NH3,与谷氨酸氧化酶存在下的酶促反应等效。利用氯化血红素(hemin)作为过氧化酶的替代物,催化H2O2与对羟基苯乙酸(HPA)的偶合荧光反应,建立了间接荧光法测定谷氨酸的方法。
蔡维平, 王细生, 朱庆枝, 王志红, 许金钩. 光替代谷氨酸氧化酶及荧光法测定谷氨酸.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84-1286.
2000, 28(10): 1287-1290.
摘要:
以L-谷氨酰胺为手性选择剂,建立了对普萘洛尔、慢心律、心律平、苯丙哌酮、异丙肾上腺素、氯胺酮、山莨菪碱、洛贝林、布比卡因、苯海索等10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快速分离方法,在含有60mmol/L L-谷氨酰胺,60mmol/L硼砂(pH=9.25)的缓冲溶液中,10种手性药物在11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并对分离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李关宾, 林秀丽, 主沉浮, 吴培, 关亚风. 以L-谷氨酰胺为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 拆分几种药物旋光对映体.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87-1290.
2000, 28(10): 1291-1294.
摘要:
参考文献合成了一种非水溶性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涂渍到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考察了毛细管柱的基本性能,对某些芳香位置异构体和对映体进行了色谱分离。
易健民, 唐阔文. 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用于某些位置异构体和对映体的分离.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91-1294.
2000, 28(10): 1295-1299.
摘要:
系统阐述了分析化学新兴研究领域微型全化学分析系统(μ-TAS)的概念和原理,并对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徐溢, Jan C. T. Eijkel, A. Manz. 微型全分析系统.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295-1299.
2000, 28(10): 1300-1307.
摘要:
评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成镜模式与探针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原子力显微镜在此领域的发展前景。
鲍幸峰, 方积年.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00-1307.
2000, 28(10): 1308-1312.
摘要:
以多孔氧化铝为样模,利用直流沉积法自组装纳米阵列Pt电极。该电极在Fe(CN)64-溶液中的线性扫描伏安图呈现S型稳态曲线,对甲醇的氧化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另外,以该电极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活性基底,现场研究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过程,检测出了中间产物单端吸附的CO.
孙冬梅, 薛宽宏, 蔡称心, 孔景临, 徐士民, 姚建林, 任斌, 田中群. 纳米阵列铂电极的样模法制备与应用.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08-1312.
2000, 28(10): 1313-1313.
摘要:
四聚乙醛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易燃,有工业固体酒精之称。可用作固体燃料、塑料发泡剂和杀灭蜗牛、蛞蝓等有肺类软件害虫和吸血虫寄生的钉螺等,还可用于安全火柴、焰火和人工降雨等方面。国外研究开发该产品始于40年代。我厂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6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然而该产品的分析方法则是一个难题。Vasyagina等研究了气相色谱法,但该方法重现性差,误差也大。1994年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也研究了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对四聚乙醇和三聚乙醛分别测定,故有诸多的局限性。本工作使用气相色谱法,结合校正因子,成功地实现了乙醛多聚体的质量全分析。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易行、快速。
胡晓, 沈新安, 陈文辉, 徐慧. 气相色谱法对乙醛多聚体的质量全分析.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3-1313.
2000, 28(10): 1314-1314.
摘要:
部分水解聚丙烯酸胺(HPAM)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在三次采油中主要作为流度控制剂。大庆油田的聚合物驱油技术从研究到现场应用已走过了十几年历程,现在应用规模已达到世界最大,年注入量高达7.5万吨,目前初步得到了完善,但有关聚合物浓度的检测技术,一直不能适应油田生产实际的需要。驱油用聚合物HPAM的浓度测试方法,现在一直沿用淀粉、碘化镉比色法和浊度法,这两种方法由于受溶液环境的限制,其应用的普适性很差,对不同生产工艺、批次的产品,要做不同的标准曲线,而且该两种方法用了易于挥发的溴水和冰醋酸,对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害。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方法重现性差。
郭志东, 黄宏光.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化学驱油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浓度.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4-1314.
2000, 28(10): 1315-1315.
摘要:
近年来,研究认为对菌斑液化学成分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龋病的发病机制。以往由于单个牙面上的菌斑量很少,离心后所得菌斑液量更少,研究者不得不采集数人或同一人口内所有牙面上的集合菌斑,以得到足量的菌斑进行分析测定。但是,有证据表明龋齿的发生具有部位特异性,因而,寻求适合于微量菌斑样本成分检测的方法对菌斑液研究极为重要。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具有进样量少,分离效率高的特点,因而近年来逐步被用于菌斑研究领域。国外Zhang等在1993年首次报道用此技术分析菌斑液中的7种有机酸成分,国内王蕾等在1997年亦用此技术成功地分离测定菌斑液中的有机酸成分。
耿秋明, 邓动梅, 高学军.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牙菌斑液中5种阳离子成分.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5-1315.
2000, 28(10): 1316-1316.
摘要:
用碱性离子染料。杂多酸多元离子缔合物体系列测磷的灵敏度高,如用结晶紫、甲基紫、孔雀绿等碱性阳离子染料同磷钼杂多酸生成高灵敏度的多元络合物,该体系可在水相直接显色测定磷。在乳化剂OP存在下,可将这一体系应用于流动注射分析(FIA).传统方法中,PO43-的FIA测定至少需3个通道。本文以乙基紫。钼酸铵体系、双通道流路实现了PO43-的快速分析。方法构思新颖,精密度好,既可满足检测限的要求,又大大降低仪器装置的繁杂性,节省试剂,使操作更简便,而且利于在线分析。
张新申, 李小凤, 蒋小萍, 邓云. 痕量磷酸盐的快速流动注射分析.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6-1316.
2000, 28(10): 1317-1317.
摘要: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于促进生产建设、发展科学技术、保障人民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气质量监测就显得异常重要。在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监测大气二氧化硫的主要方法是四氯汞钾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其它研究过的方法还有气体传感器法、气态分子吸收法等。我们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在较强酸性介质中,使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溶液,以此建立了直接测量大气二氧化硫的新方法,并测定了电厂和水泥厂周围的空气,结果令人满意。
申双龙, 晨晓霓. 亚甲蓝褪色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7-1317.
2000, 28(10): 1318-1318.
摘要:
有关Dawson型磷钼杂多酸修饰电极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按文献方法合成Dawson型磷用杂多酸H6P2Mo18O62(简写为P2Mo18).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得P2Mo18/GC膜修饰电极,研究其在0.5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P2Mo18/GC膜修饰电极对酸性水溶液中的H2Q2有较灵敏的催化活性,因而在GC上研制了P2Mo18/GC的H2O2传感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杜丹, 王升富. 2:18磷钼杂多酸的过氧化氢传感器.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8-1318.
2000, 28(10): 1319-1319.
摘要:
麦滋林-S是由薁磺酸钠(1,4二甲基-7-异丙基薁-3-磷酸钠)和L-谷氨酰胺为主药组成的复方颗粒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治疗。此药主要由日本生产,我国现已有进口,文献报道其有效成分薁磺酸钠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但由于薁磺酸钠不稳定,它易于脱碳酸基变成奠创蓝油烃等,薁创蓝油烃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和薁磺酸钠很相似,如药品发生变化,将影响薁磺酸钠的准确测定。
刘庆彬, 张占辉, 薄海静, 郭秀斌. 麦滋林-S中薁磺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19-1319.
2000, 28(10): 1320-1320.
摘要:
本文采用高温半融法分解石墨材料,并用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硫含量。其特点是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于硫含量大于100μg/g的石墨材料的测定。
伍文斌, 徐子刚, 吴清洲. 石墨材料中硫含量的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 分析化学, 2000, 28(10): 1320-1320.